生态种植开辟中药材可持续发展“新天地”

来源:新华社 2024-08-23 15:40:20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不向农田抢地,不与草虫为敌,不惧山高林密,不负山青水绿。”提起六年前发出的中药生态农业宣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郭兰萍言语中充满了激动。

  在日前于浙江省德清县举行的第三届中药生态农业大会上,郭兰萍将带领团队研发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的经历娓娓道来。得益于这一技术体系,许多农民用很少的化肥、农药种出了优质中药材,实现了增产增收。

  依靠“中药生态农业创新团队”和“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等国家级平台,郭兰萍团队通过建立核心示范基地、开展模式集成、召开示范现场会和技术培训等方式,已在20多个省份示范推广生态种植中药材200余万亩,带动生态种植1500万亩以上,线上线下培训超过1800万人次;“中药材生态种植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构建及示范应用”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中药材生态种植概念的提出,缘于一个重大民生问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人工种植养殖中药材逐渐兴起。一些农户大量施用化肥与农药获得高产,却导致耕地质量恶化,造成中药材发病率增加、品质下降等问题;中药材和土壤农药残留及重金属积累更威胁着用药安全。

  如何才能不让中医亡于中药?

  “大多数药用植物主要生境在林缘林下、路旁、山坡地、荒地、沙地。”郭兰萍发现,自然状态下的药用植物很少发病,林中生物及其土壤微生物共同形成复杂完整的生态圈,这说明对特定生境的长期适应是道地药材品质形成的重要保障。

  模拟这些生境,能否提升药材品质?郭兰萍大胆提出“拟境栽培”理念,带领团队逐步建立中药材生态种植理论体系。

  苍术与玉米间套作,种植密度没变,土壤肥力却能提高20%;瓜蒌-黄豆立体生态种植,可让瓜蒌年产量每亩增加150公斤,还能收获黄豆100公斤,经济效益提高约30%……

  实践表明,不占农田的“边缘地带”产量并不低,“逆境”中生长的中药材品质反而更好,生态系统呈现稳态,土壤质量也形成了正向循环——中药生态农业有着化学农业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而这些也正是“宣言”所揭示的中药材生态种植的核心要义。

  不仅如此,大力发展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一地多用,有效防止了耕地“非粮化”和“林草退化”,这也与我国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政策要求不谋而合。

  “中药生态农业改变了中药农业以往药进粮退、药进林退的不可持续发展策略,既满足了中药材对特定生长环境的要求,增加了药农收入,也为中药材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说。(记者 田晓航)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为满足居家养老的多元需求,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养护难、洗澡难的问题,老年助浴员应运而生。

2024年08月23日 15:37

科考发现,作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变绿。

2024年08月23日 15:34

近期,能源绿色转型跑出“加速度”,彰显出经济向“绿”向好的澎湃动能。

2024年08月23日 15:27

组织品牌企业进入居民生活一线场所,开展惠民促消费、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文化旅游推介宣传、家政企业便民服务、传统非遗、文创活动现场近距离宣传展演等一系

2024年08月23日 15:25

以信用赋能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2024年08月23日 15:24

7月份香格里拉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升0.6%、同比上升0.4%。

2024年08月23日 15:22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告2024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临沧市17个产品入选。

2024年08月23日 15:17

论坛将聚焦智慧交通及低空经济领域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集中展示相关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和水平,促进各界合作交流。

2024年08月23日 15:09

8月22日,云南省2024年家政服务进社区推广示范活动在昆明市启动。

2024年08月23日 15:07

8月22日,第二届滇商大会如约而至,200余名知名企业家和国内外滇商代表相聚彩云南,再话桑梓情。

2024年08月23日 14:37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