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耳风”悄然兴起 专家提醒:过度采耳容易造成耳损伤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3-02-28 14:58:35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今年3月3日是第二十四次全国爱耳日,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据统计,全世界听力障碍的患者超过15亿,而在我国,听力语言障碍的人数将近3000万,除先天性耳聋外,由药物、感染、环境等诱发的后天性耳聋也越来越多。

  近日,记者就耳健康疾病如何预防、如何保护耳朵健康等问题,采访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昆医大附一院)耳咽喉一科副主任医师、博士杨艳莉。她表示,努力让自己成为耳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非常重要,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

  杨艳莉,昆医大附一院耳咽喉一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美国布朗大学分子药理系访问学者,英国曼彻斯特医院耳咽喉科访问学者,中国医师协会“全国优秀青年医师”。杨艳莉表示,目前兴起了一种流行的采耳行业,习惯性采耳最为容易造成耳伤害,一是容易破坏耳内部健康环境,打破酸性环境的平衡。二是外耳道皮肤容易造成损伤,甚至鼓膜。三是容易造成耳损伤,容易损坏耳内膜保护层,引起听力损伤。

  任何耳部的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听力障碍,如何养成科学用耳行为,积极预防耳部疾病保护听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外耳道酸性环境平衡,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比如,与他人共用耳机、耳塞也可能会导致交叉感染。在不干净的水域游泳或洗澡,也可能导致外耳道炎症。

  2.在感冒时请勿用力擤鼻,因病毒、细菌等易通过咽鼓管播散至中耳,引起中耳感染,也容易导致听力损伤。若中耳炎反复感染,可导致慢性炎症迁延、肉芽增生、中耳胆脂瘤形成,严重影响听力健康。

  3.长时间佩戴耳机、戴耳机过夜、使用入耳式耳机、在嘈杂的环境中佩戴耳机等,因长时间、高分贝的声音刺激会对内耳造成损伤,出现噪音性耳鸣,听力下降,甚至造成耳聋。噪音是直接造成听力损伤的重要因素,也是耳聋的重要诱因。

  杨艳莉表示,耳毒性药物也是造成听力损伤的因素之一。最常见的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一些抗肿瘤药物、利尿剂,抗炎止痛药等,也具有一定耳毒性,在用药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一定遵照医嘱服药。

  杨艳莉提醒:定期进行听力健康检查,在出现突发性耳聋、噪声性耳聋时尽快就医进行听力抢救,得到及早、及时、合理的救治,是有可能保住听力的。(记者 赖蕊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供图)

责任编辑:罗婧源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